(網經社訊)近日,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京城部分商圈發現,共享充電寶4元/小時的收費價格已經比較普遍,而一些特殊場景則漲到6元/小時。多名消費者爆料稱,端午節假期出行期間,在國內高鐵站、熱門景點等地租用的充電寶普遍收費一小時6元。消費者驚呼:“記得上次租充電寶才1-2元/小時”“充10次可購買一個全新的充電寶了?!保?月23日 《北京青年報》)
共享充電寶的市場逐漸飽和,之前大多數人看好的共享經濟似乎也露出了頹勢。用戶突然發現它已經不如剛入市的時候那般實惠與便利,隱隱有割用戶韭菜的意味。有了小黃車無法退還用戶押金的“前車之鑒”,共享充電寶的消費者如今已經不愿意為漲價的共享充電寶買單。服務商想要通過漲價盈利,終究不是長久之計。
誠然共享充電寶的存在,給不少用戶帶來了便利和安全感。服務商認為現階段消費者的消費習慣、依賴心理已經形成,是消費者離不開共享充電寶,逐漸提高收費不會影響用戶持續消費。但是市場遠不是一家獨大的情況,有了便宜的商品進行對比,消費者難道當真會樂意一直被“割韭菜”嗎?
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、教授盤和林接受采訪時表示,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已經趨于飽和,未來是個存量博弈??啃r租金漲價提高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續,定價10元/小時以上會使得需求退潮。按目前的市場狀況看,高價確實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欲望,市場會在未來淘汰定高價的服務。
共享經濟的漲價問題不只在共享充電寶上出現。我國的共享經濟存在準入門檻低、過度的市場競爭等問題,這些是導致服務商成本提高、需要提高售價緩解壓力的根本原因。共享經濟目前還未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。
行業存在的種種發展困境,都在呼喚相關部門的規范化管理。一方面是對市場正常價格的調控,另一方面是鼓勵企業開放可持續的商業模式,讓共享經濟回歸“惠民便民”的初衷。
共享充電寶的存在能夠在很多場景解決消費者遇到的手機沒電窘境,對不少消費者來說是剛需。就像共享單車倒下了一家ofo,還有哈啰單車。一個行業長遠發展的壓力不應該轉嫁給消費者,以割韭菜式的經營模式來獲得盈利。而應當選擇從行業內部進行自我革命,找尋新的盈利模式。每個服務商都要從宏觀的角度落實企業的發展,共同托舉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的未來。